朋友你好

朋友你好

一、教学对象:小志,男,7岁,孤独症

二、课型与教学内容:社会交往课《朋友你好》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共同注意目标:了解人的形态,并搭建简单的模型。

2.社交礼仪目标:在搭建过程中能够主动表达需求、请求帮助、发起注意、做出评论,提出问题、征询意见等。掌握“你能帮帮我吗?”“你可以给……吗?”“我们就要成功了” 等简单句型,能够恰当使用并期待对方回应。

3.社交互动目标:能够假想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了解与朋友的相处方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搭建过程中能够主动表达需求、请求帮助、发起注意、做出评论,提出问题、征询意见等。能够恰当使用并期待对方回应。

教学难点:能够假想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了解与朋友的相处方式。

六、教学过程

(一)形式一:

角色分工:在搭建过程中分为“指挥官”“搬运工”和“建筑师”,让儿童担任“指挥官”,负责看图纸指挥“搬运工”找到需要的材料并指挥“建筑师”搭到指定的位置,“搬运工,你可以帮我找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吗?给建筑师。建筑师,把它搭在这里”。指导者可以与儿童轮流担任“指挥官”“搬运工”“建筑师”,若只有指导者和孤独症儿童两个人,指导者可以兼两个角色。搬运工和建筑师可以故意找错材料或搭错位置,让指挥官发现并主动指出;指挥官可以故意漏掉关键信息,让搬运工或建筑师询问。

关键目标:儿童主动表达需指挥官表达需求,提出问题及做出评论。

(二)形式二:

比赛搭建:教师选择两个搭建步骤差不多的模型,与儿童分别搭建。每人在搭建之前玩石头剪刀布、掷骰子或其他互动游戏,获胜者才有机会搭建一块乐高。最后看谁最先完成搭建。

关键目标:主动参与并发起互动,能够遵循游戏规则,接受失败。

(三)形式三:

角色扮演:在搭建完成后,教师和儿童可以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一起玩耍或执行某项任务,如去找小红玩、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等。

关键目标:儿童能够参与游戏,并产生语言互动。

个案是一名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个案主要由爸爸负责照顾,其父亲通过参加培训、带孩子进入特殊教育机构干预学习,训练个案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个案在语言表达和认知上已经接近普通同伴的能力。在融合环境中与同伴交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口语表达存在瑕疵,喜欢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较为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班级中多数同学不愿与其交往。在面对各方面能力比自己好的同学,个案常常表现得比较害羞和胆怯,主动性较为缺乏。同时,也喜欢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大声说话、理解错同伴的意思,常常会产生攻击想法等。但个案也有与同学交往的动机,与能力相近的同学的交往较多,有愿意与同学分享合作,协助老师帮助班级上有需要的同学的意识。综上,个案的主要问题是社交过程中的一些代表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