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中度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基本信息

小方,男,4岁零8个月,父母均为商人,无家族病史,家庭环境良好。2岁时确诊为孤独症,随后进入孤独症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孤独症康复中心评定,该患儿为中度孤独症。

二、现有水平

使用《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初评后结果显示:感知觉领域(共55项),通过36项,中间项为13项;粗大动作领域(共65项),通过44项,中间项为16项;精细动作领域(共63项)通过43项,中间项为11项;言语与沟通领域(共76项),通过47项,中间项为20项;认知领域(共40项),通过26项,中间项为7项;社会交往领域(共45项),通过32项,中间项为10项;生活自理领域(共62项),通过32项,中间项为20项;情绪与行为领域(共52题),A(没有)20项,M(轻度)23项,S(重度)9项。

该生的劣势领域集中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与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与社会参与,急需干预。

三、长短期目标

生活自理领域的长期目标是提高穿脱衣物能力,短期目标是能独自脱外套、能独自穿外套。

情绪与行为领域的长期目标是矫正吃手行为,短期目标是,在一堂课中,吃手行为次数少于10次、在一堂课中,吃手行为次数少于5次。

四、教育支持与服务

个训教师和班主任采用班级常用的小星星作为代币,选择“玩小汽车五分钟”“看图画书十分钟”“一颗奶糖”等项目作为兑换强化物。

个训教师对穿脱外套的行为进行任务分析,形成正向行为链。实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协同进行家庭训练,并以此训练模式为基础,进行脱外套行为训练。

五、提供教育服务的地点、时间

个训教师和班主任一同观察,分别观察记录个案在不同情景下吃手行为的次数,观察地点包括感统室、个训室与教室,同时观察记录个案在单位时间内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及时制止个案的吃手行为,引导并强化个案不吃手的良好行为,及时发放代币并公示在计分板上,每周五中午放学之前进行交谈并予以兑换。

对个案的穿外套行为的训练时间为下午即将放学的最后一节课,在完成每一小步骤之后,及时予以强化,同时穿插热身活动和互动游戏。

六、评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后,应用《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进行第二次评估,复评结果为:感知觉领域(共55项),通过40项,中间项为9项;粗大动作领域(共71项),通过47项,中间项为13项;精细动作领域(共66项),通过48项,中间项为7项;言语与沟通领域(共79项),通过49项,中间项为18项;认知领域(共55项),通过30项,中间项为10项;社会交往领域(共47项),通过33项,中间项为8项;生活自理领域(共67项),通过36项,中间项为16项;情绪与行为领域(共52项),A(没有)28项,M(轻度)18项,S(重度)6项。

复评结果显示,在生活自理领域的“穿、脱外套或衬衫”这两个评估项目中,评估结果由E(中间反应项)转化为P(通过)。在情绪与行为领域的 “没有固执或重复的行为”这一评估项目中,评估结果由(轻度)转化为A(没有)。

七、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人员:孤独症儿童家长、个训教师、班主任。

根据胖胖的表现,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内容单调,喜欢用叠词和断句表达需求;认知刻板,不会泛化;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触觉、前庭觉或本体觉发育异常,沉迷于触觉刺激或者喜欢旋转、摇摆晃动的游戏项目;同时,有些孤独症儿童情绪障碍,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容易会出现啼哭、尖叫、发脾气,甚至攻击、破坏和自伤行为。

作为孤独症儿童的老师,需要全面了解胖胖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对胖胖着重进行语言、认知、感觉统合方面的训练与教学,对胖胖的不良情绪行为进行矫正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