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型脑瘫儿童主要发展特征

各类型脑瘫儿童主要发展特征

无论哪种类型脑瘫,临床表现多以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调正反射或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应延迟出现为主,其脑部损伤或发育缺陷不会一直恶化下去,但是主要表现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干预情况等因素而发展变化。脑瘫在经过康复治疗后会出现轻症化或正常化,但症状也可以恶化,尤其是在未接受康复治疗的情况下,如挛缩及变形、张力障碍加重等。在此情形下,脑瘫的类型也是可以变化的。

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的特点是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时会有阻力,并会随着牵拉速度增加而增加。肌张力增高也会受儿童的警觉状态、姿势变换、情绪、疼痛等影响。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双瘫、偏瘫、四肢瘫等。典型表现为:肩关节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拇指内收;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曲,足内翻或外翻;动作较为缓慢,不灵活,难有大幅度的运动;平衡反应迟钝;常有关节变形发生。也有表现为伸肌张力高的。痉挛型的变化大体上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轻症化或正常化,如痉挛型双瘫的上半身和两上肢运动障碍比较轻,痉挛型偏瘫身体的一侧是健侧,经康复治疗的步行预后较好。二是转变为不随意运动型。而最后诊断为痉挛型的,其前期类型还可为强直型、强直—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对于类型变化的预测是不容易的。如在乳幼儿期出现痉挛者中,有的有大脑基底核的损害,存在潜在性锥体外系症状,但这些表现从幼儿期至学龄期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预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2.不随意运动型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特点是肌张力不稳定且会改变,表现以肢体、躯干甚至全身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随意的运动为特征。典型表现为:脸部不随意运动,表情奇特,挤眉弄眼;头颈部控制差,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肌张力变化$2静止时减轻,随意运动时强$3,对刺激反应敏感,也易受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常呈现非对称姿势,平衡反应差;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可伴有舞蹈征。该型随着我国对病理性黄疸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正在大幅度下降。不随意运动型的类型变化是相当小的,有报告反映极少数转化为痉挛型和混合型。而之前类型可为痉挛型、强直型、强直-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等。

3.共济失调型

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特点是肌张力低下,以及平衡协调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运动笨拙不协调,专心做某一动作时手部及头会颤抖,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足部基底宽,走路时呈醉汉步态;运动速度慢;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等难以完成。该型一旦明确后就不会变化为其他类型。

4.强直型

强直型脑瘫的特点是肌张力显著增高。典型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且为持续性;被动运动时屈曲和伸展均有抵抗;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该型在学龄期常常转化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类似于痉挛型的变化。

5.肌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特点是肌肉张力过低。典型表现为:头、颈部软弱无力;仰卧位呈蛙状体位,W状上肢;坐位时对折;动作缓慢无力;平衡反应差;因为背部肌肉无力,有时会有脊柱侧弯。本型常为脑瘫婴儿早期症状,大体上有三个发展方向,即轻症化或正常化、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

6.混合型

混合型脑瘫的特点是同一个儿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以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类型变化与不随意运动型的表现方式相同。

另外,脑瘫儿童发展特征还体现在,乳幼儿期可见到瘫痪部位的变化,如早期呈现迟缓性单瘫后来转变为痉挛型偏瘫,而最初诊断为偏瘫者,有的转变为四肢瘫,可能与年龄小,只是损害重的部位症状显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