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课后考查
1.生活中的劳动美学元素采集
任务:用手机拍摄3个不同场景的劳动画面(如菜市场摊贩熟练称重打包、建筑工地工人协作搬运材料、老匠人专注雕刻木器),分析其劳动技艺美、协作美或精神美在画面中的呈现。例如,菜市场摊贩快速精准的称重动作体现劳动技艺美;建筑工地工人整齐划一的搬运姿势展现劳动协作美;老匠人布满老茧却稳定有力的双手,彰显劳动精神美。同时,观察画面中的光影(如工地夕阳下的剪影)、构图(如匠人工作时的对称构图)、细节(如雕刻工具的磨损痕迹)如何突出劳动之美。
拓展:对比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中对手工艺人工作场景的拍摄手法,思考纪录片如何通过慢镜头、特写等方式,强化劳动过程与成果中的美学感染力,以及不同拍摄角度对观众情感共鸣的影响。
2.劳动美学案例与日常实践的关联
任务:记录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体现劳动美学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是新闻报道、艺术作品中的劳动画面),如袁隆平团队在稻田研究的场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影像等。用文字描述该案例中劳动的具体表现(如科研人员专注记录数据、建设者高空作业的惊险瞬间),分析其体现的劳动美学类型(创造美、协作美等),并结合自身参与劳动的经历(如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对比其中劳动美学的共性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