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这一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生活中每当一笔交易由双方自愿达成,通常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卖方赚到了钱,而买方得到了实惠。这背后就有消费者剩余在起作用。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了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数量减去消费者为此实际支付的数量。如图所示, 假设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0,消费者的购买数量为Q0。那么根据消费者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在产量OQ0区间的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总数量,相当于图中面积OABQ0。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为市场价格P0乘以购买量Q0,
相当于图中面积OP0BQ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三角形面积P0AB,就是消费者剩余。需要说明的是,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并未得到真实的利益,只不过是他在心理上认为得到了。但也有实际意义,如果你买到一件物美价廉的商品,大大低于你暗地里给它的估价,你一定会感觉非常满意。商家有时候也将此作为促销手段,先将价格故意提得很高,然后打折。因为当差价越大,你心理上的感觉就越好,购买欲望就越强。因此,在购物时应理性消费, 合理规划,切勿一时兴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养好良好的消费观。同样的道理,在供给曲线下面的面积OCBQ0,表示生产者生产Q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提供的总数量。而实际获得的总数量为市场价格P0乘以购买量Q0, 相当于图中面积OP0BQ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三角形面积CP0B,就是生产者剩余。

图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