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的地位、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一)课程的地位
基础护理学是护士学习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入门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衔接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专科课程的奠基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早在1978年,WHO就指出“护士作为护理的专业工作者,其唯一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护生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下,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
二、课程的学习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涵盖了从事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其学习内容包括:医院与住院环境、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的护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患者的清洁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护理、药物治疗与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的采集、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治疗需要和心理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等)。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并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热爱融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并在整体护理观念引导下,以尊重生命为前提,逐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特点,建议学习方法及要求如下:
1.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操作技术的学习理应得到重视。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确保在操作的时候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因此,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课上的学习,也要重视课后的练习,循序渐进,才能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以确保在需要的时候做出快速的反应。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既要重视课堂的学习,也要重视实验室的训练。课堂上,应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的每一个步骤,如有疑问或不清楚,应及时提出;在实验室,认真做好模拟练习,不要操之过急,按照操作标准的要求练习每一个步骤,如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练习的效果。
4.在学校的学习达到标准要求后,还需要到临床进行检验,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临床学习的经历是非常珍贵的,一定要珍惜每一次操作学习的机会,有问题多向临床带教老师请教。
5.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每个护士不仅具有较强的个体工作能力,也要有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学习的过程中,护生既要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也要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分享、合作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6.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重视职业态度的培养。以护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尊重、关心、同情、爱护患者,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