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和比亚迪的“代工厂之争”

富士康和比亚迪的“代工厂之争”

富士康的“多事之秋” 

在经历了“撤离中国”、“郭台铭离任竞选总统”、“商人无祖国说”一系列风波之后,尽管富士康极力辟谣否定撤离中国,也难以平息舆论,2019年,注定是富士康的“多事之秋”。 

这个养活了100多万人的代工厂帝国,已经走到了命运的交叉口,事实上,郭台铭的离任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后鸿海时代已经到来。 

此前,在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会竞选总统的时候,郭台铭表示,如果两种情况发生,他才会考虑竞选。其中一种情况便是中美贸易战的爆发。 

富士康是全球供应链上面临中美贸易战交叉火力的企业之一,贸易战一旦恶化,就面临着“站队”的选择,选择华为也就意味着与美国的对立,也难免其业务不会受到影响;而选择苹果,面临的可能是失去华为这样的大企订单,还有可能要承受整个民族的抵制情绪。 

过渡依赖苹果的富士康会如何选择?近段时间,已经上任的新董事长刘扬伟在公开场合表示:鸿海大约25%的产能来自中国大陆以外,而且鸿海有足够的产能满足苹果在美国市场的需求。它愿意根据需要转移或者扩充生产线,以跟上苹果的需求。虽不能过度解读,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表明,富士康仍将追随苹果步伐。 

在贴着苹果“代工厂”标签的同时,富士康的转型之路并没有预期的顺利。郭台铭想用“工业互联网”重新定义富士康,在上市之初,工业富联曾顶着工业互联网独角兽的光环,一路“特批”直至挂牌上市,曾被分析人士认为市值将破万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2019年一季报显示,工业富联实现营收801亿元,同比增长3.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8.31%。去年年报显示,2018年工业富联实现营业总收入4,153.78亿元,同比增长17.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02亿元,同比增长6.52%。 

工业富联去年以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但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工业富联于2018年6月8日上市,上市首日大涨44%之后,工业富联又收获了两个涨停板,第4个交易日工业富联股价冲高摸至26.36元之后转头下跌,开启了长达一年的下跌之路。尤其是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其股价基本在发行价之下徘徊,今年2月随市反弹,但近期再次下跌。 

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看来,工业富联毛利率偏低,“代工”标签重,限制了其想象空间。而从数据来看,2018年的财报显示,工业富联主营业务毛利率仍然徘徊在低位,仅为8.64%,比去年降低了1.48%。财报称,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财报中提到,营业收入增长,成本随之增加,上半年全球部分组件缺货,也导致采购单价及成本上涨。数据显示,通信网络设备成本同比去年提升了24.43%,云服务设备成本同比去年提升27.91%,但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成本同比去年下降了28.70%。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公司重点放在研发。发展工业互联网业务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只看一时的数据涨跌。而对于毛利率下滑,李军表示毛利率提升要看产业布局,是长期还是短期行为,工业富联的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正在崛起的代工厂比亚迪 

最近,因为接盘伟创力拒绝的华为订单而被推上前台的比亚迪在舆论的助推下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富士康的企业,打破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比亚迪新能源车企的印象,比亚迪的代工厂业务浮出水面。 

事实上,比亚迪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商,因为电池生产,比亚迪进入了3C电子产品代工领域,目前在全世界,比亚迪是排名前五的ODM生产商,已经为很多国产手机代工,包括华为和小米。 

比亚迪筹谋零部件生产是在2003年,从屏幕、镜头模块、键盘机壳模具到软性电路板等;除了芯片,比亚迪几乎供应所有的手机零部件。 

2007年,比亚迪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达91.9亿元,占营收的43.3%,几乎再造了一个比亚迪。2007年10月,比亚迪将这部分业务拆分出来在香港主板单独上市,字号是“比亚迪电子”。 

从比亚迪2018年度业绩报告来看,其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竟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比亚迪营收主要来自3部分:汽车业务(占比为58.44%)、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占比为32.47%)、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占比为6.88%)。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行业需求疲弱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比亚迪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竟还同比上升了4.34%。 

据悉,2018年比亚迪电子的金属结构件出货量约2亿件,约占全球安卓金属手机总出货量的1/3。“在金属CNC领域,比亚迪电子的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表示,到今年年底,手机的整机组装能力可以达到年产1亿台。 

近期,各种比亚迪即将替代富士康的言论四起,什么“富士康如果撤离中国追随苹果,这家代工厂会称霸中国市场吗? ”、“中国代工厂崛起并力挺华为,富士康国内状况不容乐观”,更有甚者认为“比亚迪崛起成手机代加工新巨头,有望超越富士康”。 

抛开公众情绪来看,与4000多亿元体量的富士康相比较,比亚迪的体量并不算太大,只有富士康的十分之一,超越之说还为时尚早。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由于华为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富士康多多少少都已经受到了影响,华为的订单重任很有可能落到比亚迪的身上。 

其实,华为与比亚迪的关系也一直不错。早在2019年4月10日,比亚迪召开了2018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会上比亚迪方面确认,他们将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AI、5G、云计算等领域与华为共同助力出行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此前比亚迪还获得了2018年华为供应商顶级殊荣—全球金牌供应商,可见比亚迪在华为手机整体供应链中地位。 

(资料摘选自:廖文清 高工机器人《富士康和比亚迪的“代工厂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