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

心理危机的产生机制

心理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并非单一因素导致。从通常情况来看,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应激源因素和个人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激源即能引发应对反应的刺激或环境需求,也就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比如失恋可以是一个应激源。但事件本身不一定会直接引发个人心理危机,还要通过个人的应对能力等因素发挥作用,即个人的易感性因素。个人易感性因素指容易引发应对反应的个人因素,包括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应对方式等,如特别敏感和内向的人在面对失恋的时候,可能比外向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其结果会不一样。比如,A和B两个人同时失恋,A的朋友比较多,失恋后有很多人安慰他,A又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么A因为失恋这件事情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就比较小。B恰恰相反,B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本身没什么朋友,对待社会和恋爱又比较消极,因此,B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就比A要大。

1.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因素

大学生已进入生理发展的青春期中晚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基本成熟和部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特殊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心理状态还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而产生心理危机。大学阶段也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当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克服和有效解决时,极易引发自伤、自杀、伤人、杀人事件。当前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因素有以下8个方面。

$21$3学习压力和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2$3一些长期的、慢性的身体疾病,或者突发的严重身体疾病。

$23$3情感问题,如失恋的打击、三角恋的纠纷等。

$24$3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典型的像抑郁症、焦虑症等。

$25$3就业形势的严峻,个人未进行生涯规划。

$26$3人际关系问题,如被孤立、和别人发生冲突等。

$27$3家庭问题,如丧亲、家庭经济条件突发改变等。

$28$3自我相关的问题,如自卑等。

2.个人易感性因素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遇到了问题,并不会发生心理危机,都能从阴霾中走出来。虽然有应激源因素的存在,但是决定发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是个人易感性因素。通常情况下个人易感性因素主要有以下5种。

$21$3认知方式:是个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识,对外在事件的认知在个人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归因风格,有的人习惯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的原因,而把成功归因为运气,这类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还有的人习惯负性思维模式,看问题总看到消极的一面,在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也易感心理危机。

$22$3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人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有的人遇到问题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有的人会回避问题,有的人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宁愿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相比较而言,回避问题和独自解决问题的人易感心理危机。

$23$3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人可用于整合以充实应对资源的社会联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通常包括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和学校各级组织等。个人如果没有一个质量较高的社会支持系统,就容易陷入心理危机。

$24$3人格特质:人格包含气质和性格两个部分。气质有4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两种气质类型的人易感心理危机。胆汁质的人往往比较急躁、情绪易激动、做事冲动,容易走极端,欠思考。抑郁质的人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比较敏感、不善与人交流,情感体验深刻,在困难面前常常怯懦、自卑。对于性格来说,内倾型和顺从型性格的人易感心理危机。

$25$3其他:包括过往经历、适应能力和生理条件等,如过去是否有过严重的精神创伤,身体是否残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