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健康教学活动,并在生活中渗透。

教师可以主要运用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具体的健康形象和良好的行为做示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平时该表扬鼓励的时候不吝啬,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主要运用目标指引法。目标指引法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

2.为幼儿创设良好、安全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指对幼儿构成影响的,以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者之间关系为主的心理氛围。良好、生动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创设安定的情绪发挥一定的作用。

安全的心理环境主要表现为积极的教育态度,良好的班级氛围。另外,温馨的环境布置也可以创造融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建立安全感、信赖感。具体措施有亲师游戏等。

3.注意个别幼儿的特殊行为。

幼儿园孩子情感较成人外露,易受暗示和感染,教师主要可以运用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情绪、表情卡片很容易把握幼儿的情感特点,容易从幼儿情感着手,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影响和引导,既能加强对幼儿的管理,又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另外,幼儿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诸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问题行为。教师只有了解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