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1.妊娠期  妊娠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以此水平持续至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孕晚期子宫增大,膈肌升高使心脏向左前上方移位,心尖搏动向左上移位2.5~3.0cm,导致心脏大血管轻度扭曲,进一步加重了心脏负担。使心脏病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2.分娩期  分娩期为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显著的阶段,加之机体能量及氧的消耗增加,是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第一产程:每次宫缩约有250~500ml血液被挤进体循环,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第二产程: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和骨骼肌的收缩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产妇屏气用力使腹腔压力增高,内脏血液涌入心脏,同时肺循环压力增高。所以,此期心脏负担最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腔压力骤减,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继之胎盘娩出,胎盘血液循环停止,子宫收缩使子宫血窦内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回心血量骤增。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加重了心脏负担,使心脏病的孕妇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3.产褥期  产后3日内,子宫收缩与缩复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同时孕期组织间隙内潴留的大量水分于短期内回到体循环中,使血容量再度增加;而妊娠期出现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尚不能立即恢复至未孕状态,加之产妇伤口和宫缩疼痛、分娩疲劳、新生儿哺乳等负担,仍需警惕发生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