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典型案例】

某产妇,33岁,孕2产1,孕38周正常分娩。第一次分娩因新生儿窒息抢救无效婴儿死亡,产妇一直心存内疚和负罪感。本次产后5天开始出现食欲下降、睡眠欠佳、懒散。查房看见婴儿哭闹,产妇不予理会,不喂哺。继而上述的症状更为突出,最终演变成生活不能自理,也无法照顾婴儿。

初步诊断: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率为7%~40%,亚洲国家发生率为3.5%~63.3%,我国报道的发生率为1.1%~52.1%,平均14.7%,与目前国际公认的发生率为10%~15%基本一致。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关系,影响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主要表现为:

1.情绪改变  心情压抑、情绪淡漠,甚至焦虑、恐惧、易怒,夜间加重,有时表现为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

2.自我评价降低  自暴自弃、自罪感、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不协调。

3.思维障碍  创新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思维和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

4.精神神经症状  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劳、性欲减退。严重者出现绝望、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迷状态。

【治疗原则】

1.心理治疗  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心里支持和咨询、人际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社会干预等。针对产妇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耐心解释和疏导,消除不良精神刺激和压力,给予心理护理及支持,增强信心。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为辅,适用于重度抑郁症和心理治疗无效者。尽量选用不进入乳汁的药物。首选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如常用药物有盐酸帕罗西汀、盐酸舍曲宁等。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有无抑郁症、精神病个人史和家族史,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了解本次妊娠过程是否顺利、有无难产、滞产、手术产以及产时产后的并发症、婴儿健康状况、婚姻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并识别诱因。

2.身心状况  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食欲、睡眠、疲劳程度及集中能力。观察产妇的日常活动和行为,如自我照顾能力和照顾婴儿的能力。观察母婴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的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的喜恶程度及对分娩的体验和感受。评估产妇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辅助检查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困难,可利用产后问卷调查及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知识链接】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

产后抑郁症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DSM-V》(2013)中制定的标准: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③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⑧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⑨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在产后2周内出现上述5条或5条以上症状,但必须具备1、2两条,才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护理问题】

1.家庭运作过程失常  与产妇的抑郁行为导致无法承担母亲角色有关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对婴儿)  与产后严重心理障碍有关

3.有婴儿生长、发育改变的危险  与缺乏亲子行为有关

【护理目标】

1.产妇情绪稳定,能配合护理人员和家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产妇能进入母亲角色,能关心爱护婴儿。

3.产妇的生理、心理行为正常。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做好产妇心理疏导工作,解除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减轻其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性压力。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积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2.协助并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3.防止暴力行为发生  高度警惕产妇的伤害性的行为,注意安全保护,重症患者需要请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

4.治疗配合  药物治疗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及心理治疗无效者。药物治疗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根据以往疗效及个体情况选择药物。护理人员应该遵医嘱指导产妇正确使用抗抑郁药,并加强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5.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本病预后良好,约70%病人1年内痊愈,极少数持续到1年以上,再次妊娠复发率为20%,其下一代认知能力可能受影响,因此应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机会。

6.预防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妊娠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精神关怀,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对产妇的丈夫、公婆、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妇情绪的敏感问题应尽力避免。如有围生期抑郁史,产妇情绪抑郁较重,婴儿易激惹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识别心理问题,以免延误治疗。

【护理评价】

1.住院期间产妇的情绪稳定,能配合诊治方案。

2.产妇与婴儿健康安全。

3.产妇能示范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