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拿来主义

鲁迅

《拿来主义》一文集中地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作者通过对当时存在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以及不敢继承的逃跑主义和反对继承的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的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科学主张,并且正确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强调唯有继承才有创新,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课文融合了鲁迅杂文的典型特质:以匕首般的语言刺破虚伪,以寓言化思维深化哲理,以严密逻辑构建说服力。其写作不仅是文学技巧的展现,更是文化批判的实践,在嬉笑怒骂中完成对民族精神的唤醒。

一是讽刺与幽默并蓄。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讽刺与幽默的手法,使得文章既尖锐又富有情趣。他通过对“送去主义”的辛辣讽刺,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上某些人盲目崇洋媚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同时,鲁迅的幽默笔触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轻松的气氛,使得读者在笑声中反思。二是对比鲜明,逻辑严密。文章中通过对比“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突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他通过列举一系列实例,论证了“送去主义”的危害,进而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这种对比鲜明的写法,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逻辑更加严密。三是语言生动,形象具体。鲁迅先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他将“送去主义”比作“抛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行为的被动和无奈;而将“拿来主义”比作“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则生动地展现了这种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拿来主义》不仅仅是一篇针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杂文,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作品。它通过对“拿来主义”的阐述,启示人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既要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珍视和传承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文章具有长远的价值和意义。五是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文章开头先提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而引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接着通过对比论证和实例分析来阐述“拿来主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种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的写法,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