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对话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让课堂对话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以《定滑轮和动滑轮》为例

一、背景分析

在教学中,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都需要进行厂义的对话,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张扬着个性,突显着创造。只有对话,才能真正地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相互沟通,顺利实现课堂中师生有效对话,对有效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课堂中师生有效对话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乐学、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又能体现和践行教育民主的精神。

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有效课堂对话”已成为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取向。然而,小学科学课中对“有效课堂对话”的探究甚少,因此,在农村小学科学中开展“有效课堂对话”的实践探究是很有意义的。

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开展科学探究呢?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目的性、精练、富有艺术性,让课堂对话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是每一节科学课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有效的课堂对话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定滑轮和动滑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较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本堂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对话,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发展科学探究兴趣。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得出结论。

学生对定滑轮不太熟悉,例如,旗杆顶部的滑轮,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缺乏。课前有必要搜集学生周围熟悉的一些滑轮的照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情境与描述

本课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交流中,经历“问题—猜想—验证一总结”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从而明白生活中人们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道理,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谈话法”和“实验法”。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实验动机,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着重以对话为主线,同时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如何才能让课堂对话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精练的语言,有启发性、目的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对话中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动机,获得探究方法,从而自主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师生有效对话,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课中有效运用师生对话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播放升国旗的视频,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吗?”学生回答:“在升旗。”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起着不平凡的作用。紧接着,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红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部的吗?”就这样,通过师生对话,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究兴趣,引出对滑轮的初步感知。

教学实录一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图上的解放军叔叔在干什么吗?$2课件1:出示升旗图片$3

生:知道!在升旗!

师:那你们知道红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部的吗?

生:知道!知道!把红旗系到绳子上,用手拉绳子,红旗就升上去了!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2课件2:出示五星红旗冉冉上升的视频$3

(教师播放升国旗视频,学生边看边议论。$3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升国旗的时候,队员的手明明是往下拉的绳子,为什么国旗却往上升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是什么帮了忙?

生:是滑轮帮的忙。

师:对,就是滑轮帮的忙。$2指着旗杆顶部的滑轮$3你们看,这就是滑轮,$2板书“滑轮”。$3

环节二:认识定滑轮。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上面的视频,提出过渡性的问题:“同学们,刚才的画面中,关于旗杆顶部的滑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进而回忆起:“滑轮在动。”教师又追问:“它是怎样动的呢?”,就这样,教师的谈话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教师设计的“陷阱”,从而引出定滑轮的定义,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定滑轮,为后面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做好铺垫。

教学实录二

师:同学们,刚才的画面中,关于旗杆顶部的滑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滑轮在动。

师:它是怎样动的呢?

生:它在转动。

师:那它在转动的时候,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滑轮发生了转动,但是没有移动。像旗杆顶部的滑轮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师:$2课件3:出示定滑轮的定义。板书:定滑轮。$3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定滑轮的定义。

$2学生齐读$3

环节三: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这一环节,首先通过对话,教师循循善诱,在认识定滑轮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提出“关于定滑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激发学生质疑。之后又以“孩子们,升国旗是一件庄严的事情,很多人都想亲自去体验,你们愿意当小旗手吗”这一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模拟升旗之后,教师又进行了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提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达到学习目标,得出“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这一结论。其次,在教师的启发式谈话“孩子们,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质疑,从而提出问题:定滑轮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它也像杠杆那样有省力的作用吗?再次,教师提出过渡性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共同来寻找答案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一猜测—设计实验计划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一系列活动,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论。最后,又通过师生谈话和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是科学”。

教学实录三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定滑轮,关于定滑轮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定滑轮可以移动吗?

生:定滑轮除了用来升旗,还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吗?

生: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研究,我们先来看看它有什么作用,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师:孩子们,升国旗是一件庄严的事情,很多人都想亲自去试试,你们愿意当小旗手吗?

生:愿意!愿意!

师:我已经做好了一个模拟升旗的实验装置,现在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模拟升旗,其他同学就在自己的座位上举起双手模拟一下。

(课件播放升旗音乐,学生模拟升旗。)

师:孩子们,当我们升旗时,手往哪个方向拉绳子?

生:手是往下拉的绳子。

师:那小国旗又是往哪个方向运动呢?

生:小国旗是上升的。

师:它们相互之间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它们的方向相反。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2教师板书:能改变力的方向。$3

师:孩子们,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定滑轮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它也像杠杆那样有省力的作用吗?

师:刚才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定滑轮有省力的作用吗?现在,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生:省力。

生:不省力。

师:有同学认为它省力,也有同学认为它不省力,那么它到底省不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共同来寻找答案吧!

师:孩子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需要什么来做指导?

生:实验设计。

师:那么,下面就请各小组讨论并设计研究计划,把实验步骤写在实验计划单上,等会老师要请各小组代表上来汇报你们组的计划。$2课件4:出示实验计划单。$3这就是实验计划单,请各小组认真填写。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订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3

师: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计划。

生:我们的计划是:组装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做重物,在线的另一端也挂上钩码当做重物,看看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才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师:请下一个小组继续汇报。

生:我们组的计划和前面这个小组不一样。我们想到了可以用测力计来进行试验。

师: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你们想到了用测力计,但是我们现在还不会使用测力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它的,所以这次我们暂时不用。

生:好的。

师:同学们的研究计划都很不错。大家在实验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步骤来做之外,还要注意一些事项。$2课件5:出示实验注意事项。$3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提示读一读?

$2学生读。$3

师:$2课件6:出示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3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份。现在,同学们开始实验。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几分钟后,探究活动完成。$3

师: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你们的实验记录单。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记录单。教师将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3

师: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发现左边的钩码和右边的钩码一样多。

师:其他小组赞同他们的意见吗?

生:赞同。

师:刚才,同学们一致认同定滑轮左边的钩码和右边的钩码一样多。那么,它省不省力呢?

生:不省力!

师:现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定滑轮不能省力。

$2教师板书:不能省力。课件7:出示定滑轮的作用。$3

师:请同学们把它读出来。

$2学生齐读$3

师: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它的这一特点常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定滑轮。$2课件7:出示定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视频。$3

$2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听老师解说。$3

环节四:认识动滑轮

这一环节,教师采用过渡性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充分了解了定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视频,想一想:这幅图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吗?”由此,将学生的思路从定滑轮引到动滑轮上来,引出对动滑轮的认识。

教学实录四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充分了解了定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视频,想一想,这幅图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吗?$2课件8:出示单独工作的动滑轮,课件9:出示塔吊挂钩上的动滑轮。$3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

师:那它们是怎样转动的呢?

生:它会随着塔吊的吊钩上升、下降或者左右运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就叫做动滑轮。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动滑轮的定义。

$2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动滑轮。$3

环节五: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提出启发性谈话:关于动滑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质疑,由此引出新的实验探究。通过一系列谈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像探究定滑轮的作用那样经历“质疑一猜测一设计实验计划一实验验证一分析数据一得出结论”一系列过程,得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这一结论。

教学实录五

师:关于动滑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和定滑轮的作用相同吗?

生:它省力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动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能否省力?

生:省力!

生:不省力!

师:我们这样研究动滑轮究竟是否省力。

$21$3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

$22$3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记录用了多大的力。

$23$3借助动滑轮提升同样多的钩码,记录用了多少力

$24$3比较两次使用的力的大小,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先来学习怎样使用测力计。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使用测力计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个动滑轮,并进行实验。要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1-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上。$2课件10:出示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3

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实验都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请各小组代表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并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我们用测力计直接提升1个钩码用了1牛的力,用动滑轮提升只要0.5牛。

师:将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

生:小组代表轮流上台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发现动滑轮能省力。$2板书:能省力。$3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着黑板上的实验记录单,比较记录表中的数据,又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我发现动滑轮省力是有规律的。

师:有么样的规律呢?

生:我知道了!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生:对!对!对!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刚才在做实验的时候,在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我们是向什么方向用力的?物体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生:用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师:$2板书: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

师:结合我们刚才的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环节六:拓展延伸。

在获得了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的基础之上,通过师生对话和师生互动对二者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再通过教师提问:既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呢?学生回答:要想改变力的方向的时候使用定滑轮,要想省力的时候使用动滑轮。这时,我们不难想到:假如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方向,那又该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并提出: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们下节课再解答。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由此对下一节课滑轮组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教学实录六

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

生: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师:$2课件11:出示甲图为一个定滑轮,乙图为动滑轮。$3请大家说说甲、乙两图中的哪个更省力一些?

生:乙图省力些。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是一个动滑轮,它有省力的作用。

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呢?

生:要改变力的方向的时使用定滑轮,想省力的时候使用动滑轮。

师:假如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那又该怎么办呢?

师:这个问题留给同学课后去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来解答。

三、 问题与讨论

(一)整节课都是以对话来推进的,这样不会影响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为探究具体过程是由学生完成的。只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每一个问题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然,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练、废话太多、提问不明确等会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严密而有效的对话,才能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课堂上有些意外情况是不可预测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课堂上还要灵活处理。在探究定滑轮的作用时,有学生提到了用测力计来进行实验,但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因此,对提出该意见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及时地引导他们先不用测力计,看看结果会如何,等学习了测力计的使用后,再用测力计来实验,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三)在定滑轮的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的指导,让他们设计研究计划,对定滑轮的安装、实验步骤等都做了强调。在此基础之上,以为学生有了经验,又因为时间问题,担心无法完成本次课程任务,在后面动滑轮的探究过程中,就没有对动滑轮的安装进行指导,导致在实验中有的学生安装方法不科学。所以,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动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四)在教师有效语言的引导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探究兴趣浓厚,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得出滑轮的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又由得出的结论引申出新的问题,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四、 诠释与研究

课堂上师生的每一句对话都要围绕课程目标,要提得有目的、有价值,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地空谈。教师的谈话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与课堂脱轨时,教师要实时、合理、巧妙地将其引导到与课堂相关的方面上来。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规范性。在设计与学生的对话时,要注意其对话的有效性,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精心酝酿,看其是否提得有价值,与课堂无关的对话,尽量少提或不提。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环节清晰。从引入到认识定滑轮、研究它的作用,再到认识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最后拓展延伸,环环相扣,问题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明白了“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科学道理。

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以对话为主线,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利用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猜测开始,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学生在玩、做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同时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设计时感到比较困难,今后,在课堂上还要多重视、关心这些学生,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使他们增强信心,从而乐于参与到科学小组活动中去。另外,还有个别学生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有融入集体活动中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孩子的引导,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完成相应的任务,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在出示塔吊上的滑轮时,若改为正在运行中的塔吊,效果会更好。显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作用这几处,若幻灯片背景上出现相应滑轮的示意图,效果会更佳。因此,教师应继续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技能,使多媒体手段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