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

张大妈,72岁。高血压20年,糖尿病10年,平时各项指标控制较好。近日因咳嗽、咳痰1个月,发热2天,门诊收入呼吸内科病区。入院时,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最高体温38.7℃,脉搏10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0/90mmHg。

问题:

1.责任护士应将病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调节为多少比较适宜?

2.病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有什么影响?

3.病室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有什么影响?

解析:

1.患者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咳嗽、咳痰、发热及心悸、胸闷症状。责任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整洁、安静、温馨的物理环境。考虑患者年龄和病情,可将病室温度调节为2224℃,相对湿度调节为50%~60%。

2.病室温度过高,可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呼吸、消化功能受到干扰,机体散热受到影响,患者感到烦躁,不利于体力的恢复。病室温度过低,冷的刺激可使人畏缩,缺乏动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且易受凉。

3.病室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相对湿度过高时,机体蒸发作用减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增多,加重肾脏负担。此外,潮湿的空气利于细菌繁殖,可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水分大量蒸发,可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患者有呼吸道症状,更应避免相对湿度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