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聚焦在教师礼仪的内涵、历史、文化、实情、变革、发展等主题和内容,具有理论+实践+反思的逻辑关系。项目一至项目三阐述了教师礼仪的相关理论,项目四至项目九讲述教师礼仪在教学中的实践,项目十力图面向世界和未来反思和展望教师礼仪发展的前景。
项目一:教师礼仪的基本内涵。教师礼仪是一一个专 属概念和领域,本项目先从礼仪的基本定义和内容谈起,进而引出教师作为教育从业者应该具有符合自身身份角色的教师礼仪。教师礼仪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而且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礼仪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教师礼仪的特点、意义与价值。
项目二:教师礼仪的历史与文化。教师礼仪不是忽然出现的崭新的概念,而是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尤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师道尊严,重视为人师表。伴随着教师角色产生与发展,教师礼仪呈现出不同的要求与样貌。新时代,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下,教师礼仪呈现出新的发展需要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教师礼仪是优秀文化的组成,是教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文化的优雅外显。
项目三:教师礼仪与师德和教师伦理。师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所在,教书育人的前提就是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礼仪是师德的重要组成和直观外显。教师礼仪表现为教师外在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可视化的师德。教师礼仪又是一-面镜子,可以反观教师的师德修养程度,进而促进教师修养的进步。教师伦理是教师职业认识和职业操守的重要认知和理解,教师的善、教师的幸福是教师终身的探索与追求,教师礼仪有助于教师向上和向善发展,有助于教师职业幸福的理解与实现。
项目四:教师的形象与气质。教师礼仪的首要组成就是教师外在的形象和散发出的整体气质。这是教师礼仪现实性、实践性的基本组成。教师的卫生、服饰、妆容等构成了教师外在形象的具体环节,教师的气质更是一种综合的、 由内及外的魅力展现,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形象和气质特点,教师具有整体的形象和气质共性。美好的教师礼仪从基本的形象构建和气质修养开始。
项目五: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载和重要途径,教师语言的技术性要求、教育性要求、艺术性要求是教师语言礼仪的重要组成。教师语言是教师一生都需要修炼的课程,教师既要表达清晰的信息,又要实现教育情感的抒发和教育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语言具有特殊的要求和价值,是教师礼仪的“有声”表达。
项目六:教师的仪态。教师的仪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手势、表情等非言语语言,这些身体发出的信息、身体的符号和语言构成了教师礼仪的“无声”系统。教师的仪态一方面需要根据教育情境和教育目的的需要进行教育化的设计和展现,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内在思想、道德、情感的表达。教师的仪态成为教师礼仪重要的身体展演,是一门教师的必修课。
项目八:教师的交往与沟通。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与学生、同事、家长、社会有不同紧密程度的交往与沟通。积极的交往意识、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教师交往和沟通礼仪的重要体现。提升教师自身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礼仪对教书育人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是实现家校社教育合力的根本保证。
项目九:教师的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是- - 个多样的角色,既要倾注大量精力于学校教育工作,也要操持和处理好家庭和社会生活。教师的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因为教师的身份影响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构建和美的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完整和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
项目十:教师礼仪的国际化与未来发展。面对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教师需要面对更加开放的、宽广的国际舞台,一方面是学习和借鉴国际化的教师礼仪的要求与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彰显中国特色的教师礼仪风采的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教师礼仪在未来教育的广阔图景中将会伴随着教育模式变革、教师角色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远景。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礼仪,一般认为都是实践操作,就是教师的形象管理和言行修养,但是真正把教师礼仪作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和人性的内外修养,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来说,就不仅仅是仅有实践的问题。我们要探究为什么需要教师礼仪?教师礼仪有什么价值?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教材注重教师礼仪的内涵、历史、文化,注重教师礼仪与师德和教师伦理的关系,深挖其理论意义与丰富价值,并用更大篇幅将教师礼仪的实践细化,结合具体情境、案例、检测等方式进行落地、生根、开花。
第二,历史、现在与未来相连通。教师礼仪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教材力图梳理教师礼仪发展的历史过程,捕捉教师礼仪变迁的足迹,让学习者和践行者知道来时的道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四有好老师的光荣召唤,为新时代教师礼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人的全面发展等技术和理念为教育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教师礼仪会在
教育进步的大路.上不断迎接挑战与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与国际互融。中国的教育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中国教师礼仪彰显着中国教育的气质与风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步伐更加显著。本教材不但介绍和规范中国教师礼仪,而且以开放的姿态,涵盖涉外教师礼仪、教师礼仪国际化的专题内容,在教师礼仪国际化对话、互鉴、互融的基础上,发展教师礼仪。
第四,学术性与专业性兼具。本教材主要服务于广大师范教育系统和个人,具有很强的专业代表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我们又特别希望将教师礼仪进行学术上的升维,力图从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美学等视角构建出教师礼仪的学理特征,并希望将教师礼仪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升研究的品位,为教师礼仪注,人更加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动力。

收藏
分享
P3-礼仪



